本文作者:xianfushen

持仓报告,如何通过技术分析和持仓报告解读市场情绪

如何通过技术分析和持仓报告解读市场情绪

你好,这里是7分钟理财。

怎么判断市场的情绪呢,给大家介绍几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Value500市场人气指标。它用的数据是每月日均换手率,分母是上证A股流通市值。

在2007年5月,这个数值的峰值达到了5.7的历史最高峰,5个月后,牛市的最高点来临6124点。2015年4月,这个数值再次创造峰值2.83,上证指数达到了4400点。两个月后,牛市最高点来临,5178点。从这个对应关系看,这个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因为上证A股流通市值增长比较多,分母增大,2015年这次的市场人气指标就没有那么明显的高峰了。预计未来的牛市来临时,也很难出现5.7的峰值了。

第二个指标——基金发行热度指标。衡量基金发行热度的直观指标包括三个,基金募集总额、募集速度和新发基金个数。一段时间内,基金募集到的总份额越多,发行热度就越高;再一个,为获得同样份额,所花费的募集时间越少,发行热度也越高;最后,就是发行新基金的数量,单位时间内发行的数量越多,热度当然也越高。

研究发现,偏股基金发行热度的变化确实和上证综指的走势比较相似。统计时间范围内,一共有7个月份的热度指标超过1.5,其中4个出现在2007年3月到8月,3个出现在2015年4月到6月。

基金发行热度指标本身有一定的领先作用。比如,2007年9月,偏股基金发行热度指标早于上证指数开始回调。2008年9月,基金发行热度指标开始率先反弹,两个月后指数见底;2014年6月,大盘横盘震荡,但热度指标期间一直处于震荡向上的趋势中,之后便迎来了最近一轮大牛市行情。

由于指标的计算比较麻烦,我们在应用的时候,可以对这个指标简单化处理,比如就是看基金募集总额。从历史数据看,第一个大牛市,也就是2007年7月、8月,基金两个月销量近千亿元;第二个大牛市,就是2015年的第二季度, 4月份基金销量2500多亿元,5月份销量突破3000亿元,6月份销量2000多亿元。2015年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曾一度高达7.36万亿。当时,A股市场也创下了近7年来的新高。

第三个指标,股市新增开户数。我们回顾一下2007年-2008年的行情,看看新开户人数是怎么变化的。2005年6月,事后看,是那一轮大牛市的起点,当月新开户数14万。2006年11月,大盘突破2100点,当月新开户数44万。1个月后,大盘逼近2700点,新开户数量开始暴发,当月新开户数是163万,是上个月的4倍。2007年1月,开户再翻番暴增到342万。3月,大盘破3000点,开户数暴增到404万,是首次见到400万级。5月份,开户数再翻翻,接近800万。到了8月,新增开户数的峰值出现,当月开户是892万,已经是我们开始提到的2005年6月时的74倍。两个月后,大盘开始从6214点下跌。

欢迎和我们交流不同意见,本条内容我们在悟空问答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予转载,会追究哦~

对于当下市场形态,上证50个股屡创新高,中小创个股屡创新低,这种形态上的背离,实乃主流资金操作意向所致,15年救市,先吃大盘股,后吃小盘股,17年以来,主流资金在小盘股上获利减仓或清仓,由于大盘股群众基础较差,散户不愿接盘,无奈之下只能拉抬。本人认为,如果有大行情,疯涨起来的绝对是小盘股而不是茅台。现在的茅台股价,就是93年的界龙实业。

技术分析主要是通过市盈率、市净率等财务指标以及个股的日线、周线、月线等均线来分析。或者是通过个股创新高(低)个股的数量等来统计。

持仓报告主要是通过基金的持仓比例、机构的投资方向、僵尸户数量等来解读。

一般情况下,在市场亢奋或炒作风浓厚的时候,大家都不惧创新高个股。比如前几年的创业板个股,当时的乐视等股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那时候重在于势,而不在乎股票的业绩、成长性等。于是,鸡犬升天,10元个股难觅。这种时候,往往行情已到了末期。“在贪婪的时候恐惧”,先知先觉者已悄悄撤退。

当然,在行情好的时候,广大股民都很亢奋,纷纷开户,各路资金抢筹,个股精彩纷呈。基金等账户持股比例已达到最高。

以上最后的结果是股市大起大落,就像讲了个故事。广大散户往往站在了山岗上,伤心一片。股市大起大落的后果是炒故事、炒概念、炒明星;长此以往,不利实体经济发展,也不利广大股民通过投资来增收的目的。

今年以来,证监会改变作风,遏制炒差炒劣,引导价值投资。一批白马股、绩优股、龙头股纷创新高。很多(市场领先)龙头个股在你以为要调整时,往往总是率先引领大盘反弹,迭创新高,比如中兴通讯(代表5G)、科大讯飞(代表人工智能)。更有格力、美的、海康威视等在行业细分领先的公司,个股自然反映公司经营(业绩)。

只有通过这样的引领,打击携明星炒作忽悠式重组。未来个股还会继续两极分化。通过龟兔赛跑,会出现几百元的茅台,也会出现几分几毛的仙股。这种仙股就算有巨额解禁,也自然造不成市场恐慌。

只有这样引导,才能鼓励高管们认真经营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期权和收益。

以上仅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技术分析主要还是参考周线,5.10.30.60.天均线,并根据股价走势判断有无主力在里面,并结合当季流通股东进出情况判断是谁才是主力,基金扎堆调研,并且当季进入流通股较多,个人持股较多的,后市看好,毕竟散户获得的信息渠道有限。不过也有社保和基金被套的情况,这个就需要个人结合大势和股价的走势判断是否买入和卖出了

持股比例怎么填

持股比例的计算公式:持股比例=出资额÷注册资本金 举例:某公司原有注册金90万,现在某股东新出资10万元,则该股东持股比例为10÷(90+10)=10% 持股比例是指出资额占注册资本金的比例,即:出资额/注册资本金。

例如本来注册资本金为90万,出资10万,那持股比例就是10/(90+10)也就是占比10%。

中信证券出了看空报告,是否对大多数人的持股信心产生影响

这件事情根本不是看空这么简单。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做空。中信和华泰持有相当大量的空头仓位。为了确保自己获利,他们放出了利空消息。

目前上证50,中证500,沪深300,中信和华泰的空头仓单排行都是第一和第二。

而且在周五空头进行了加仓。

对于散户来说,这完全就是一只机关枪扫射。

散户群体是完全没有反抗能力的。

首先散户没有t+0,周五进去的单都能跑了。

第二,散户没有做空的工具。不能做期货。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中信和华泰都是券商。

他们可以查看开户数量,可以查看散户的仓位。

这就是说为什么很多散户说我一买股票就跌。

其实人家是可以看到底牌的,大部分人达到9成仓位以后,人家就开始收割了。

所以散户抵制中信和华泰的行为,我认为完全没有问题。

和这样偷看底牌的人在一起打牌毫无意义,我们只能把他赶出桌子。


持仓报告,如何通过技术分析和持仓报告解读市场情绪

中信证券出了看空报告,所涉及的影响仅仅是小范围的。

因为从当前的市场氛围看,牛市的声音非常的浓厚,根本没有多少人相信短期市场能够降温,在3月8日的时候尽管指数大跌了100多点,但是经过两天的上涨大部分失地被收回,创业板更是夸张,基本没有受到这个报告的影响,反而在不断的创出新高,如此情形下你能说这个看空报告是影响了市场的持股信心吗?

当然了,看空报告有特定的含义和指向,就如中信证券在上周日又补了个报告说看空主要是针对创业板指数,目前的温度偏高在100度,而上证50指数在合理区间,但是好像场外资金的疯狂根本不理会这些,市场根本就打不下去。

而这仅仅是对那些后知后觉的资金来说看空报告没有意义,但是对先知先觉的资金来说已经在战略性的减仓了,前面四天的北上资金持续流出就是个信号,一些谨慎者参与市场的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对这些群体来说看空报告就是一个分水岭,可能意味着指数未来的上涨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了,市场的震荡将在所难免。

中信证券对中国人保的看空分析是最近股票市场的一件大事。结果,这个报告出来后,2019年3月8日的A股市场大跌,3000点失守。

当然,我觉得中信证券的报告不会对市场有长期的影响,最近的调整是必然的,因为从过年后的这一轮牛市启动以来,已经产生了两个向上的跳空缺口,这两个缺口是需要回补的。3月8日已经回补了3000点这个缺口,过几天也许要回补2900那个缺口。我预计2900以下是安全区域,可以入场的。所以大家也不要有很悲观的情绪,毕竟涨多了肯定需要调整的。

在这个意义上,中信政券的看空研究报告并没有长远的影响。当然,如果一个机构在股指期货上开了空单,那么发布看空的言论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机构发表对市场的言论是不是可以不受到约束,尤其是针对某个特定股票的研究报告的出台,是否需要细化一些规范。我觉得可以谈行业,但具体谈到某家公司的股票,一定要有相关的制度规范。

不一定。

我觉得“中信证券”看空,是适当其时。股市从2500到3100,短期实现,且接连成交过万亿,非正常。积极因素看,减税降费、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效等,是刺激股市上涨内生动力;但政策及流动性传导到实体经济需要过程、假以时日,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非理性连续大幅上涨不是正常表现,尽管因为“大跌”有补涨的需要。所谓不正常后必有幺。


在本轮上涨周期中,最可贵的是市场对股市信心动力的积聚。所谓新年新希望,大家在经济周期影响、股市一路下行、外围经济环境不景气情况下,希望以股市为杠杆撬动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包括居民财富的增长,恰逢几个关键因素影响,使“基本面“面临好的窗口期,进而带动了一轮上涨。但在本轮上涨中,“垃圾股“涨幅大的问题显而易见,脱离了股市运作规律。所以很多专业操盘者反而“理性看空“,而场外“大妈“却跑步进场……甚至有报道称,一千多家非理性上涨上市公司在公告股东将减持……


股市的调整完善机制有多种方式,供求关系的自我调整、监管层的政策干预、外围市场的影响等等。新媒体和大众传媒时代,即使是国外成熟市场,“蝴蝶效应“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中信证券的看空报告,不管是否有意为之、出自谁手,如果切中了弊端、迎合了市场的担忧,那很快能形成“价值认同”,进而影响股市的运行。从这个角度看,看空报告是一部分;市场的内在必然调整是一部分,而不是“中信证券报告”本身的决定机制。


适时的“点刹”和“空档”是平稳运行的良性手段。成熟的市场需要理性的评判提醒。中信证券这样的报告,不是“踩踏”的罪魁;相反,更多这样的提示,不管是对股市运行还是个人投资决策,都是善意的参考。唯有此,才能真正增强大众持股的信心。

个人观点,感谢阅读。不同意见,留言切磋。欢迎关注,共享精彩。

公司想收购一家外地公司,要派财务人员去做尽职调查,那么调查报告怎么写

财务尽职调查,就是公司财务人员针对拟收购企业在有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本等方面进行风险检查,看目标公司是否存在重大的财务风险以及潜在的不利因素。

如果你作为一个公司的财务,现在公司要收购一家公司,财务人员如何抒写一份简易的尽职调查报告呢?其实这个不难,把握基本的思路、主要的内容,一份满意的尽调报告就出来了。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在这方面并不是特别专业,但是管理层有时候并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尽职调查报告,更多的是在该项收购基本确定之前,管理层只是想再细致的了解公司的情况,一般就由财务内部人员做了,而无需聘用外部机构,也就是说此类收购一般规模很小、业务不复杂、交易金额不大。所以财务人员需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将来更多的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来。

1、确定本次尽调工作的范围及目的。

范围:我们收购某个公司之前,需要先确认拟收购公司的范围。一是我们收购的公司主体范围,它有哪些分公司、哪些办事机构、哪些子公司的方面的信息;二是我们尽调的时间范围,我们尽调的报告期是几年,是一年还是两年还是从成立开始等等都会影响尽调报告的整体布局。

目的:需要跟领导沟通本次收购财务尽职调查报告重点反应哪些内容,重点注意哪些。本次尽调着重点,这个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工作方向,方向没搞对,做的再多再好也得不到认可。重点方面是我们报告中重点体现的,着重强调的。比如说关注该公司的债务情况,你就重点阐述这个方面的现场调查思路及工作成果;若关注出资,你就作为重大问题体现报告中。

2、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如何布局,也就是如何搭好基本的框架。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大部分基本的框架:重要事项汇总概述、公司概述、公司的业务、公司人员情况、公司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分析、尽职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重大往来款及关联方情况、其他。

3、搭好基本框架后就可以往里面充实内容了。

重要事项汇总概述:开门见山,提示拟收购方需要关注及提醒管理层注意的事项。一是,方便管理层直接看重点,如需细致了解,再看报告内容;二是强调此次报告的核心问题,突出主次,也是对管理层的提醒;

公司概述。历史沿革信息,也就是拟收购公司各主体的历史沿革信息(如股东变更、股权转让、注册资本变更等相关,一般按时间进行叙述);公司的组织架构,如管理层级布局、董监高情况;

公司业务: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经营范围、相应业务资质、总体经营数据等信息。如是否有违规经营,资质是否齐全,有没有备案,涉及政府网站信息披露公司信息是否正常等都可以查一查。

公司人员:主要是工资薪酬水平、五险一金的表述以及劳动关系问题。

公司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分析:这个就是重点,你要尽调哪个期间的财务报表数据,包括该期间财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并着重阐述报表主要数据包含哪些内容。财务分析,主要涉及相关财务指标,如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费用分析等。

尽职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主要阐述以上过程中根据观察、检查、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表述及建议,这是工作成果的直接体现。如图所示:

重大往来款及关联方情况:主要是比较大额未清除的往来以及因历史问题遗留的往来;在就是关联方交易情况的统计了。

4、报告格式便不是一尘不变,主要是根据此次尽调报告之目的进行调整。

我上面所述的尽职调查报表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看管理层想了解什么,目的是什么。如想了解财务,那么你可能需要更多更细的篇幅来阐述财务方面的问题;可以增加其他内容,你认为有必要的,需要提醒管理层的,都可以。

总结:我已经把大致的思路说明了,基本框架搭好的,那么报告一半的内容就有了,是不是很简单;把握报告内容,分清主次,要层次感有,突出重点是一篇好文章必备的;尽职调查不可含糊表述,做了哪些就写哪些,不知就如实反映,切不可敷衍了事或欺骗自己。

想了解如何做好财务尽职调查工作、现场如何开展工作以及怎么分析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后面会给大家分享,我是悟空做财务,谢谢大家。

谢谢@财经奥迪特的邀请,这个问题有点老。

财务尽职调查一般是在投资方对目标公司达成初步投资意向以后进行的,并且一般会聘请专业机构来做。如果老板叫公司的财务人员去做,可能多数是一个初步的尽调,并且该项收购特别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不管如何,财务人员也可以抓住这次全方位参与业务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

财务尽调,包括对盈利质量、资产质量、营运资金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相关重要事项阐述专业的意见,如果财务人员能提出建议和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么更好。为什么要在并购前做这些,因为如果发现了之前没有预期到的大问题,那么也许收购交易就没法进行了,如果发现了小问题,有可能会影响收购的价格,如果出现了一些争议性的问题,可能需要双方后期共同寻找应对性的措施。注意了解下老板想要着重了解的方面,便于有的放矢。

尽调报告的书写:

个人认为,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好尽调的过程,至于书写,按照一定的程式即可。

1. 重要事项及风险提示。

建议把此次尽调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在开篇做出重点提示。老板最关心的问题,才是重点。这个交易能不能进行,有没有发现导致交易无法进行的因素,拟被投企业存在哪些重要的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2. 标的公司的情况。

这个部分一般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历史的沿革、股权结构、公司的行业及业务、人员情况等。

历史沿革要明确公司历次股东变更、股权转让、增资的情况,行业如果有特殊性也要进行说明,比如一个下行的行业,收入却出奇的好,要分析下原因。

3. 财务数据列示及分析。

这是整个报告的重点部分。

我们在确定企业价值的时候,通常基于EBITDA倍数或者现金流折现法,这就意味着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尽职调查的重中之重。当然,由于权益价值的确定以及营运资金的调整,也需要关注资产负债表。

(1) 利润表-还原真实的盈利能力

对于利润表的尽调,就是要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来源和质量,来还原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需要关注收入的确认、毛利率的分析、成本结构、季节波动、费用影响、盈利质量等问题。还要深挖下当中有没有隐藏的风险,包括是否存在多套账表、数据是否一致、有收入是否有现金流、是否有与季节性无关的异常波动、内控是否有效等。将通过观察、走访、访谈、分析得出的结论予以阐述。

(2) 资产负债表-还原真实的净资产水平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尽调,要全面分析企业净资产的组成及其质量,来还原企业的净资产。

需要关注营运资金的组成、变动和运营效率,营运资金变动对现金流的影响,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资产的资本化政策、折旧和产能利用,此外,还要关注净负债的辨认性。包括金融负债、或有负债、承诺事项等。

(3) 财务预测

由历史期间的营运资金、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这部分比较复杂,不是财务人员单独就可以做出来,就算专业机构,可能也需要聘请商务专家,因为对于未来的市场的预测,以及盈利预测模型,一个假设可能会使结果差之千里,具体的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4.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发现的其他重大问题和事项阐述。

因为我们并不是专业机构,所以报告格式还是可以调整的。但是,关键是按照顺序和重点做好尽调,那么出报告也是水到渠成的了。

以上是财会小童观点,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阅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