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的第二个重要
数据。
1.非农每月一次。
做外汇和期货
的人应该知道非农企业的作用。
如果你不知道,只是做外汇和期货,那么...2.
央行利率
决议。
央行利率决议决定国民币。
如果你很有把握,就只能宣布远期行情,因为宣布之后,会有很多缺口,高低。
差距后的空间较小。
没必要这么做。
3.各国的GDP数据。
GDP好的时候,这个
国家的货币
就会上涨,差的时候就会下跌。
其实一开始,我对各种
基本面的
信息都很疑惑,想用基本面来做外汇。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其实根据重大数据公布前一天的走势,就可以推断出数据的结果,因为这些大数据基金和大机构会提前知道,他们会在数据公布前适当建仓,可以反映K线的走势。
你需要的是你的解读,不要怀疑你的解读结果投资大亨、
索罗斯昔日军师
斯坦利·
德鲁肯
米勒(StanleyDruckenmiller)周二表示,在
新冠疫情期间维持市场和
经济稳定的美联储政策最终可能威胁到美元的长期健康。
他警告,美联储存在等待太久才加息的
风险,泡沫破灭时,会发生最严重的危机。
曾与索罗斯在1992年联手狙击英镑、大赚十亿美元的德鲁肯米勒表示,即使
市场繁荣且经济蓬勃发展,美联储仍坚持
低利率和购买数万亿美元债券,这种做法正在酝酿长期风险。
他说:“在历史上,
我找不到这样一个货币和财政政策与经济环境脱节的时期。
”
中国到底会不会有通胀风险?
不存在的 大家最近比较关心这个过程中,中国会不会有大幅通胀的风险。
刚才我已经讲到了通胀,实际上现在
面临的是全球通胀卷土重来。
第一部曲是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很多国家采取大规模刺激,对外部效应的首部曲。
相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
通胀压力还算小的。
不可否认,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挤压中国一部分下游企业的利润率,尤其一部分企业订单不可能及时制作,要承受成本压力。
我们可以看到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讲,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
供需
不平衡,不像海外供应链还没有
恢复,但是消费需求在恢复,当然是不平衡的,通胀更容易上去。
包括海外还有像
美国在内,由于有财政转移支付,很多人不愿意工作,一大需求在恢复,工作岗位又招不到人,引发工资上涨劳动力通胀压力更大。
中国不存在这种情形,中国供给恢复得非常好,特别制造业和产能完全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高水平状态,需求在缓步恢复,中国并不存在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巨大通胀压力。
中国不存在所谓的滞胀 这轮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全球因素,因为发达国家政策超量刺激,带动了像煤炭、钢铁、铜、铝、大宗商品的需求,供给侧的瓶颈也起到了掣肘的作用。
国外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因为疫情等等原因没有完全恢复产能,在全球背景之下出现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但我觉得中国一方面通过监管层可以进行窗口指导,收紧大宗商品的交易,打击投机操作行为,稳定价格。
第二中国也可以适度调整目前市场上对于中国由于要实现
碳达峰可能对钢、煤、铝这些行业行政性市场减产,市场有这样的预期,造成了价格上涨和库存累计,但是中国完全可以调整这种预期。
比如说2030年碳达峰方案,会比较重视次序选择和主要路径的依赖,靠新能源、电气化的投资,而不仅仅是通过行政性减产。
综合来讲,中国有一些手段能部分抑制输入式的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回到中国的CPI核心物价,中国面临的压力不大,毕竟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复苏是非常迅速的,需求缓慢上升,这比美国的供需失衡比起来中国的压力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中国应对通胀我觉得面临的压力不会像海外那么大,并不存在所谓的滞胀。